□劉恒毅(荊楚理工學院)
陜西一家公立醫院,對于編外聘用人員,將“到齡不續聘”寫入官方文件。紅星新聞記者獲取的《旬陽市人民醫院聘用人員管理辦法(2023年修訂)》規定,已取得中級職稱的執業醫師、特殊緊缺崗位的聘用人員,男性滿60周歲,女性滿50周歲不再續聘;其他各崗位聘用人員男性滿55周歲,女性滿44周歲不再續聘。該文件顯示4月28日印發,并標明抄送旬陽市衛健局。(8月31日 紅星新聞)
遭辭退的人向記者表示,去年至今,醫院以上述文件為由共辭退了12人,都是年滿44歲、在醫院工作多年的女性,她們原本是該院的護士或醫技科室工作人員。其中一些人稱,在終止勞動關系時,只拿到了1萬多元到2萬多元不等的經濟補償金。盡管經過勞動仲裁,她們得到了合適的經濟補償,但其他訴求未能實現。該院領導表示,員工因為年齡問題無法應對“一線的高強度工作”,所以才不再續聘。這一獨特的現象,被戲稱為“44歲危機”。
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向記者表示,無論是連續工作滿十年,還是已經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,除非勞動者自己不要求,旬陽市人民醫院早都應該跟她們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。同時他指出,旬陽市人民醫院在本單位的制度文件里規定到齡不續聘也是違法的。因此,如果這些醫務人員在該醫院工作了至少10年,他們應該有權繼續工作直至法定退休年齡。此外,這些員工距離退休年齡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,44歲在醫護人員中應該屬于“經驗豐富”的一類群體,在工作上絲毫不輸年輕群體,甚至更優,并不能給其背上一口“無法勝任工作”“齡高不續”大鍋就將其辭退。同時,據有關律師分析,提前解聘這些員工,可能涉及違反勞動合同法的問題,這會引發一系列法律爭議。
近年來,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,編制外聘用人員在公立醫院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在許多情況下,他們承擔著關鍵的醫療工作,但在薪酬和待遇上卻和編制內的工作人員有著巨大差距,有些人戲稱“拿最低的工資,干最累的活”,是其工作的生動寫照。如何更好地激發其積極性,并促進編內編外的制度公平,近年來,國家醫護政策正逐步推進和發展,力求讓編外和編內員工享有同等待遇。而陜西省公立醫院的“到齡不續聘”的政策,不僅傷害了這些員工的權益,還與國家政策相背離。
此外,“醫生越老越是寶”。相較于年輕人,患者更希望和有經驗的“老一輩”交流溝通。雖然這些醫生由于年齡問題無法工作在一線,但他們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。他們可以在其他醫療領域發揮重要作用,例如,護理技術傳授、醫療科普、病人陪護和疾病預防等。解雇這些經驗豐富的“到齡”醫務人員,不僅是對他們個人的不公平,也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。
總而言之,醫院對于編外醫務人員“到齡不續聘”的政策,不止是違背了法律,還破壞了醫療改革,也是對公眾醫療資源的一種浪費。在當前的國家醫療環境下,醫院不應該將更多的風險和責任分攤給編外醫護人員,不能讓他們因為年齡大就受欺負,而應該順應國家醫療政策體系,合理保障其權利,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護。這不僅是對醫務人員的尊重,也有助于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。